全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通报
2022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最高检、省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狠抓未成年人保护“两法”落实,用心用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小树苗”品牌荣获全省百个“一支部一品牌”党建工作典型案例,2项“法治进校园”课程入选全省十大精品网课,小树苗”检察官工作室被评为蚌埠市工人先锋号,怀远县院荣获全省关工委法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龙子湖区院“春泥”未检品牌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基层院品牌,固镇县院“固苗”宣讲团荣获蚌埠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1名同志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办案基本情况
全市检察机关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共批捕157人,起诉243人。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共批捕50人,起诉169人,不批捕141人,不起诉152人,附条件不起诉92人。共监督立案23人,监督撤案51人,纠正漏捕2人,书面提出纠正侦查活动违法84件次,书面提出纠正审判活动违法16件次,提出抗诉6件,采纳率100%。
全市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未成年人犯罪不捕率、不诉率、附条件不起诉率逐年上升。2020年、2021年、2022年,全市未成年人案件不捕率分别为65.79%、68.13%、73.19%;不诉率分别为46.1%、50.7%、51.56%;附条件不起诉率分别为27.56%、33.2%、33.94%。二是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罪名比较集中。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聚众斗殴罪106人、盗窃罪96人、强奸罪52人,三类犯罪数量占全部犯罪人数的56.2%。三是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仍然突出。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批捕100人,同比上升26.1%,占批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63.7%;起诉150人,同比上升19.47%,占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60%,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仍需加大。
二、主要做法
(一)依法惩戒和精准帮教涉罪未成年人。依法惩戒和依法从宽并行。深入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对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轻微、初犯、偶犯未成年人,综合运用不批捕、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等,2022年以来,涉罪未成年人不捕率为73.82%,不诉率为47.35%,附条件不起诉率为28.62%。同时,对涉罪未成年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292人,认罪认罚适用率达90%以上。对主观恶性大、犯罪情节恶劣的未成年人依法进行惩治,绝不纵容。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落实法定代理人、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全覆盖。加强与共青团、妇联、教育等部门沟通联络,建立联动机制。不断推进社区矫正、犯罪记录封存等工作规范开展。坚持把帮教贯穿办案始终。进一步提高社会调查比例和质量。根据未成年人特点、个案未成年人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教措施,综合运用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司法训诫等措施矫正其行为偏差。
(二)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坚持零容忍,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作用,依法从严从快打击,从重提出量刑建议。积极开展未成年被害人救助保护。大力推进“一站式”询问、救助机制,在经济、心理、教育、就业等方面积极开展综合救助。共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疏导128人次,对22名被害人申请发放司法救助金27.4万元。聚焦监护侵害与监护缺失。2022年以来,针对监护侵害或者监护缺失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案件,共发出督促监护令845份。联合市妇联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组建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队伍。深入推进未检综合履职。共纠正脱管漏管、收监执行不当、混合执行社区矫正20人,未成年人公益诉讼发出诉前检察建议65份。
(三)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做好犯罪预防。检察长担任法治副校长全覆盖。两级院检察长及院领导均担任辖区学校法治副校长。市检察院张瑞华检察长以蚌埠第二中学法治副校长的身份,结合检察职责和真实案例在开学季为同学们授课。全市共有152名检察干警担任195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讲座1292次,覆盖人数约12万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利用线上平台,更新发布“小树苗线上法治课堂”23期;围绕“两法宣传”“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制作主题动漫法治课,在辖区中小学校空中课堂播放,供学生在线学习;龙子湖区院保护未成年人题材法治微电影《春泥》,被最高检微信视频号全集转发。拓宽线下渠道,市检察院利用公交站台、公交视频辐射面广的优势,在多处学校周边投放广告牌,在全市公交路线播放未检公益视频;联合市教育局将“小树苗法治进校园精品网课”纳入全市中小学校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龙子湖区院、怀远县院“小树苗”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先后接待30余所学校2000余人。扎实推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认真落实《全市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结合重点任务清单,制定工作方案,细化落实举措,依法能动履职,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四)多措并举助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强化家庭保护。与市妇联会签合作机制文件,两级院分别与辖区妇联等挂牌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开展“呵护小树苗,关爱有‘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项活动。强化校园保护。开展“检教同行 爱护未来”弱势困境儿童特别保护行动,与教育、妇联等就建档救助分别会签文件。针对校园教学设备存在不良弹窗等问题,开展“校园网络安全回头看”活动。连续三年在开学季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活动,共走访学校162所,发出检察建议42份。针对校园周边商店及流动食品摊点开展系列走访活动。强化社会保护。结合办案发现问题,围绕宾馆、电竞酒店、网吧、营业性娱乐场所等场所违规接待、容留未成年人开展专项检查。龙子湖区院就出租车驾驶员对未成年人犯罪线索未及时报告问题,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并联合开展法治宣讲。禹会区院与烟草专卖、公安、市场监督等部门会签《关于加强电子烟联合监督 建立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合作协议的意见》。推动强制报告和入职查询制度落地落实。开展涉未成年人案件落实强制报告制度“每案必查”专项自查、评查工作,对发现的应报告未报告线索向相关主管行政机关或单位移交,推动正面引导和反向追责结合。全市检察机关联合教育部门对全市三万六千余名教职员工开展违法犯罪信息查询工作。